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明校园
弘扬脱贫攻坚精神 乘势而上接续奋斗——我校师生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发布时间: 2021/03/01 08:01:00
 

师生代表收看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

本网讯(宣传部 庹炼)“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225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学校各单位组织收看大会实况,向先进看齐、向先进致敬。

总结表彰大会后,学校师生备受鼓舞,纷纷表示要进一步总结脱贫攻坚经验,大力弘扬“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巩固历史性胜利成果,创造更多发展奇迹。

学校党委书记陈弘表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实现了中华民族亘古未有的伟大跨越,是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伟大壮举。透过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和极具原创性、独特性的重大举措、取得的辉煌成就,我们强烈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八年来,学校党委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感,倾心竭力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对接产业扶贫需求,与全省35个县市区开展战略合作,累计选派各类专家600余名奔赴基层,培训新型农民和农村致富带头人2万余人;对口帮扶的花垣县新科村和望高村全部实现脱贫,连续五年考核优秀;“茶产业‘互联网+品牌’精准扶贫”入选教育部省属高校精准脱贫典型项目。“贫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脱贫攻坚虽有收尾时间节点,但收尾不等于收场,不代表脱贫攻坚工作彻底结束。学校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发扬脱贫攻坚精神,继续坚守乡村一线,整合优势资源,选派 “精锐力量”,加强科研攻关,促成成果转化,扶优扶强产业,确保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农学院院长唐文帮表示,作为农业教育科技工作者,我们要将脱贫攻坚精神贯彻于建设一流农业大学农业学科和高水平农科人才培养改革创新工作中。学院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抓住乡村振兴实施的战略机遇,以达哲书记讲话精神、学校“十四五”规划和面向2035年、2050年远景奋斗目标为根本遵循,直面作物学科和新农科教育发展中的问题,针对乡村振兴对新农科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构建学院和学科发展新格局。全力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学院、杂交水稻轻简化生产研究院、武陵山片区乡村振兴科技联盟等农业研发服务机构,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贡献智慧和力量,为创建一流农业大学而不懈奋斗。

动科学院院长贺喜表示,畜牧学科团队多次指导邵阳县等贫困村,依靠丘陵自然环境喂养林下生态保和鸡,并提出“企业+基地+能人+贫困户”的扶贫模式,为保和鸡注册产品商标,把保和鸡打造成一个具有商标保护和明显地标特色,产业发展标准化和规模化的科技示范产品。印遇龙院士领衔的科技服务团,发挥学科优势,支撑贫困地区畜禽特色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在全国20多个贫困地区开展社会服务,被授予2019年度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先进团队荣誉称号。学院将继续发挥学科特色,因地制宜,发展乡村地区畜禽特色养殖产业,助力产业走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道路,带动当地农民致富,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生科学院教师、怀化市鹤城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挂职)魏宝阳表示,我们将坚定“人民至上”理念,通过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内生动力,不断提升自力更生的意愿和能力;继续保持“攻坚克难”势头,按照“四个不摘”的要求,围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要求,不断巩固各种长效脱贫模式,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涵养“恪尽职守”情怀,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技术优势,把农业科技成果送到“田间地头”,落实到农业生产一线中去,提高农业科技服务到位率和农业科技普及率。

望高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陈丁山表示,作为一名驻村扶贫干部感慨良多!回望三年的驻村帮扶工作,深刻感受到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是党中央作出的英明决策。鲜红的党旗始终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高高飘扬,才会让我国的贫苦人口如期脱贫。通过几年的帮扶,望高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131户贫困户597人实现全部脱贫,人均年收入增至13429元,不仅彻底改变了贫困面貌,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生活质量,“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更是极大增强了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们将继续保持脚踏实地、敬业担当的状态,持续发扬攻坚克难、爬坡过坎的精神,用知重负重、拼搏进取的实际行动,努力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望高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徐辉表示,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如何持续发展产业,防止返贫,解决可持续发展和促进群众长效致富,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作为扶贫人,我们有义务把两轮扶贫经验转化为动能,为乡村振兴提供借鉴。根据乡村振兴要求转变工作思路,做好科学规划,尊重农业产业发展规律,合理布局,坚持农旅结合,将产业发展升华为产业兴旺;完善基础设施,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坚持扶志扶智结合,营造良好文明乡风;稳步实现望高村从小康到富裕的质变,为建设高标准的乡村振兴农大示范点而奋斗。

农学院刘忠松教授曾参加永顺县的科技扶贫工作,他表示,作为这个伟大时代的见证者、参与者,我给当地群众提供了一点点力所能及的技术支持和帮助,看到老百姓有更好收成、生活更好,也感到十分欣慰。目前,团队正在宜章县平和村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开展优质油菜和彩花油菜推广示范工作,借助当地区位优势以农旅相结合方式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他表示,将以英雄人物为榜样,秉承人民教师和党员初心,践行教学科研及示范推广使命,与团队一道,为祖国和人民奋发工作,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争取以优异成绩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

省园艺学院精准扶贫科技助力专家、省科技特派员肖深根教授在20166月被选拔为凤凰县雄龙村精准扶贫科技助力专家组组长。这些年来,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肖深根用行动诉说着一个科技产业扶贫工作者的“执着”。带领团队成员深入全省20多个贫困村、30多个企业,通过现场指导、集中培训、直播讲课、赠送种苗等多种方式,结对开展产业扶贫和科技帮扶,指导中药材种植5万亩以上,培训人员2万多人次。他表示,当前正是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战略转移的关键时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将带领团队砥砺“三牛精神”,续写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园艺学院王仁才教授是一名从事农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40余年的精准扶贫积极参与者。自2007年开始,作为省农业科技特派员派驻湘西凤凰县廖家桥镇菖蒲塘村,进行科技服务工作,探索出了“党建带头”科技特派员工作模式和果业扶贫的产业扶贫致富模式。他指导菖蒲塘村打造两颗“红心”主题——“红心向党”(党建)+红心猕猴桃(产业),由原来的精准扶贫过渡到乡村振兴。他表示,将在菖蒲塘村猕猴桃原有品种的基础上继续改进,打造高效精品猕猴桃,不断提质增效,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及“三高四新”战略实施增砖添瓦。

园艺学院黄科表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蔬菜作为产业扶贫的主导产业,应进一步做大做强。作为蔬菜产业科技人员,应努力奋斗,尽快解决“卡脖子”的蔬菜种业问题,为农户提供高产优质且实惠经济的蔬菜种子;真正解决蔬菜高效生产模式问题,实现蔬菜产业高效、优质和可持续发展,促进蔬菜产业逐步由数量型向质量型和精品型转变,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更好地发挥蔬菜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2020年底,经济学院李飞带队完成了湖南、湖北、贵州、河北、广西等5省区35个国家贫困县退出第三方评估工作。他说,这些年,穿梭于繁华与贫穷间,让我读懂了这个时代、这个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习近平总书记曾50多次调研扶贫工作,走遍了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彰显着国家领袖“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200万名乡镇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一道奋战在扶贫一线,彰显着基层扶贫干部“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举国同心,合力攻坚,党政军民学劲往一处使,东西南北中拧成一股绳”,彰显着全社会“人心齐,泰山移”的坚强信念。“胜利时刻,就是新的出发时刻”。作为农业大学的一名青年教师,我将努力发扬脱贫攻坚精神,为乡村振兴接续奋斗。

农学院敖和军说,作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服务者,要学习脱贫攻坚精神,以“解决好‘三农’问题”为初心,以“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为历史使命,立足岗位,全力以赴做好本职工作,在“小小的石子”岗位上,用写在大地、绿水青山上的论文,用扎根田间地头的农业科技成果,用“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的干劲,用“一身泥、一身汗”来服务乡村振兴。

(审稿人:余婷婷)

 

 

版权信息:© 中共湖南农业大学委员会宣传部 备案信息:湘教QS3-200504-000029 | 湘ICP备05000003号